1961年3月16日,陈赓大将在上海逝世。

与他人不同的是,每次一想到陈赓将军我脑海里永远是他的笑容,没有不敬之意,完全是被将军的幽默风趣所折服。

陈赓大将虽以战功卓著彪炳史册,但拨开这条主线,将军无论何时何地有何困难有何险恶均笑嘻嘻,乐哈哈的“乐天精神”也深深吸引着我。

就如陈毅元帅对陈赓将军的评价一样:“陈赓将军是一块磁铁,风趣幽默,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起革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陈赓将军的故事,重温他的幽默往事。

幽默是一种武器

幽默是一种武器,不仅能败敌于无形,也能救己于危厄。

资料图:陈赓

1933年,陈赓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押往南昌后,蒋介石见到他说:“陈赓,你瘦了。”

陈赓回道:“瘦吾貌而肥天下。校长也瘦了。”

蒋大发感慨:“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

陈赓却说:“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

陈赓以此明志,蒋哑然失神。


资料图:陈赓(后排左四)在延安红军大学。

同样因为与蒋介石的关系,陈赓差点给自己招来不要的麻烦,好在他的一番幽默将危厄化解于无形之中。

在延安时,康生听说陈赓当年救过蒋介石的命,便找陈赓谈话:“听说你救过蒋介石的命,有没有这回事儿?”

陈赓坦然回答,确实有过这么回事。

康生接着说,当年你要把蒋介石毙了,现在哪里要打那么多仗!

陈赓觉得话里有话,加上当时的特殊时期,这话杀气甚浓,便回答说,“如果我不救他,他蒋某人岂不和廖仲恺一样成了革命烈士,而我成了反革命吗?”

绵里藏针的反击,康生无话可说,怏怏不乐地走了。

幽默是一种智慧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才华、修养、能力。


资料图:陈赓曾在此成立“中央特科”,与敌展开秘密斗争。

1927年,中央在上海成立了中央特科,陈赓任情报科科长,负责收集情报,建立情报网。

由于工作需要,陈赓经常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外表,有时穿一身青缎子褂裤,裤腿上紧扎黑色缎带,俨然上海“小开”打扮;有时歪戴便帽,很多头发露在外面,张飞式的络腮胡子从下巴延伸到耳边,酷似红帮成员。

陈赓还给自己取了个名字:“王庸”,他经常和警察、特务等混在一起,与他们交“朋友”,时间一长,他与上海三教九流甚至国民党的上层人物都建立了“关系”,见了面,这些人都称呼他“王先生”。


资料图:在特科时,陈赓化装成工人的便装照。

1928年初的一天,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上海法租界内的一家戏院里举行,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特务和巡捕突然包围了这里,与会人员混在看戏的观众中出不去,情况危急。

陈赓急中生智,立即站出来表示要和巡捕警探们合作“抓共产党”,还要帮他们守一个出口通道。

有个特务还叮嘱了陈赓一句:“王先生,当心些,共产党很厉害的啊。不行了,就喊我们帮忙。”

之后参加会议的共产党员就从陈赓把守的出口离开了。


资料图:陈赓

后来,国民党特务首领戴笠发觉了陈赓的革命活动,就下令通缉他。英国巡捕房接到通缉令后,急忙通知“王先生”,让他协助抓陈赓。

于是,在上海就发生了陈赓抓陈赓的有趣故事。

幽默是一种力量

幽默是一种力量,它支撑着陈赓忍受苦痛,战胜病魔的缠绕。


资料图:陈赓(中)

黄埔军校有这样的说法:“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快不过陈赓的腿!”但在一次战斗中子弹打穿了陈赓的腿,他差点遭遇截腿之灾。

1927年,陈赓在会昌战斗中腿部受伤,不能动弹。敌人搜索时,他急中生智脱去外衣,滚到附近一条田沟里,弄得满身泥水和血污。等敌人走到他身边时,陈赓闭眼屏息,纹丝不动。敌人以为他死了,踢了一脚就走开了。

后来陈赓被送到长汀的福音医院接受手术。医生说,由于伤口严重感染,必须截肢,否则性命不保。

“狗日的,打什么地方不好,怎么专挑我的腿打!‘快不过陈赓的腿,’以后还快个屁!”陈赓说服医生一定要保住他的腿,“没有腿,我拿什么走路?我还怎么带兵打仗?”

作为主刀医生院长傅连璋被陈赓说动,决定保守治疗,可是这种治疗方法十分痛苦,医院麻药匮乏,每一次手术都像是一次刮骨疗毒。

最终陈赓的腿保住了,他跟医院的护士吹牛说,“那些个王八蛋们嫉妒我这个快腿,不把它打断了心不甘啊,但我这是神腿!”


资料图:陈赓和夫人傅涯及孩子们在一起

据陈赓的夫人傅涯回忆,1957年陈赓因劳累过度,患心肌梗塞住院。

一次国防科委有一个新的科研项目在郊外试验,陈赓非要参加,主治医生怎么拦都拦不住,只好跟他约法三章,规定最多“只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工作”。

当时老战友们也劝陈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遵医嘱多注意休息。

陈赓说:“会不能开三分之一休会,话不能讲三分之一停下了,人家来汇报工作,你不能只听三分之一就叫人家走,所以呀,要工作只能是全班,百分之百。”

疾病在身,陈赓的胸口经常发痛,每逢疼痛的时候,他就一面工作,一面不停地用手抚摸胸部。久而久之,衬衣那块地方都被摸破了。

幽默是一种艺术

面对艰难困苦需要艺术,面对矛盾需要艺术,幽默这门艺术使这一切变得举重若轻,让人变得从容豁达。


资料图:陈赓(左)

陈赓的腿负伤之后,由于福音医院条件有限,组织决定让腿伤未痊愈的陈赓到香港接受治疗。但等陈赓费尽周折来到香港后才发现,香港当局同样在大肆拘捕起义军官兵。

无奈之下,陈赓踏上返回上海之路,当船停靠在汕头码头时,反动派杀气腾腾地到处搜捕,船上也不例外。

恰在此时,陈赓在熙攘的人群中发现了周逸群,他裹着一张烂席。陈赓悄悄地躲到周逸群身边,用报纸遮着脸小声嘀咕:“也不知道这报上的消息真实不真实,说有一个共党头目周逸群可能要从汕头上船。”

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周逸群,听到这话吓得猛然坐了起来,待他定睛一看说话的人原来是陈赓时,狠狠地捣了他一拳,随后两人哈哈大笑。


资料图:陈赓(左六)

在凶险之时,陈赓的幽默给了身边人莫大的鼓励和快乐,缓和了气氛。而在化解矛盾时,陈赓的幽默体现出的则是分寸感十足的智慧。

据陈赓的儿子回忆,有次针对军衔制,有人要搞民族风格。

陈赓说,要不就在背后插大旗,不一样的级别就插不同数目的大旗,这样就有民族风格了。

他的话笑得叶剑英元帅喘不过气来,最后再也没有人提军衔制民族风格的事儿了。

有人说,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明颖悟的。

他们会用幽默的手腕解决一切困难问题,把每一件事态安排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

如此述说,陈赓将军恰如其分,人们称陈赓为“幽默将军”,幽默伴随着他一生的辉煌。吾辈,汝欲成玉,须学其优。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