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曾刊登《上将秦基伟趣闻轶事》一文,介绍了这位开国中将的一些故事。

作为开国中将,秦基伟在战争年代九死一生,战功赫赫。因为作战勇敢、提着大刀只身冲上前线,他获得了“秦大刀”绰号;后来又腰插菜刀,夜闯太行山下小根村日寇炮楼,老区人民说他像走亲戚一样就炸飞了炮楼,他又获得了“秦大胆”绰号。

抗美援朝战场上,秦基伟指挥了上甘岭战役等重要战役,被美军公认为最牛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重要职务。

另外,他还是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的总指挥,曾陪同邓小平检阅受阅各方队。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1997年2月2日,秦基伟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惹火邓小平

穿便衣悄悄外出看戏被邓小平批评

《上将秦基伟趣闻轶事》一文,讲述了秦基伟被刘伯承严厉批评、被邓小平通报批评、给溥仪作报告、戒烟等几个故事。

被刘伯承严厉批评,发生在秦基伟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期间。

一次部队行军过桥,秦基伟骑的那匹骡子就是不敢上桥。秦基伟很生气,他让马夫在前面牵着骡子使劲拽,自己在后面掏出手枪,朝天放枪,吓唬骡子,好不容易才到了河的对岸。

这件事当天就传到刘伯承那里。刘司令员立即把他叫了过去,进行了严厉批评:“你那个游击习气什么时候能够改掉啊?这么大个司令员,怎么能跟牲口作对,开枪吓骡子,亏你想得出来,像小孩似的,让战士们怎么看你这个司令员?”

这次批评对秦基伟触动很大。后来他反思这件事情时说:“我那时才30出头,年轻,只觉得挺好玩,没想那么多。现在我知道了这样做是多么影响形象。”

被邓小平通报批评是1948年10月,9纵部队攻克郑州后某日。

这一天,秦基伟把工作安排妥当后,换上便衣,悄悄地寻到一家剧院,自己掏钱买了一张票,进去看豫剧演出。谁知刚落座,中原军区政委邓小平就打电话找他。司令部值班参谋如实汇报:“秦司令看戏去了。”邓小平一听就火了。二话不说,通报批评发送全中原野战军。

多年后,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到,对这次通报批评心服口服,“小平同志这一手很厉害,矫枉必过正,敲山可震虎。在非常时期,尤其需要这样”。

秦基伟作的报告,曾让溥仪流泪。

上甘岭战役后,正在筹建哈军工的陈赓让秦基伟到战犯管理所作报告,其中,除伪满“皇帝”溥仪与“大臣”外,还有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共80余人。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里专门讲述了这个报告对他和他的“大臣”的影响: “在一棵大树底下,(秦基伟)摇着白纸折扇,给我们讲他自己所亲身经历的那个举世震惊的‘上甘岭战役’的辉煌战例”,使我们“受到了一次做梦也绝对梦不到的好教育”。“尤其是当我听到了黄继光、邱少云各位英雄烈士的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光辉事迹时,更使我以及我的多数同犯,都不住地落了泪”,这些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打开了视野”“经过不断的对比,不由得不开始思索起许多问题”。

秦基伟戒烟,源自他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的一个“承诺”。

1953年,秦基伟奉命向毛泽东汇报上甘岭战役的情况。他刚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毛主席就从房间里出来,握着他的手向他问好,随即拿出香烟并递了一支给他。秦基伟觉得在毛主席面前抽烟不好,一时又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便脱口而出,向毛主席报告说:“我不会抽烟。”他这样一说,毛主席也就不再劝了。

回到驻地后,警卫发现秦基伟只喝茶不抽烟,心里挺纳闷:军长平时烟不离手,一天没有两包烟下不来,今天是怎么啦?秦基伟很严肃地对警卫员说:“我在毛主席面前讲了‘不会抽烟’,怎么能够言而无信呢?”

从此以后,秦基伟果真戒烟了。

“叫板”麦克阿瑟

“一同到地狱里走一趟,我能活着回来,他未必”

在《秦基伟回忆录》中,秦基伟也曾讲述这次向毛泽东汇报上甘岭战斗的经历。

接见时,毛泽东问:美国佬好对付吗?

秦基伟说:刚入朝的时候对他的活动规律摸不着,有点生疏,后来交了几次手,就感到美国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并不可怕。美国佬有三个长处:一是机动快,二有制空权,三是后勤及时充足。但他也有三条缺点: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有这三条,他就注定要败在我们手里。

文革后,秦基伟先后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员,后任国防部长。

走上国防部长岗位时已是1988年,秦基伟已73岁高龄。

一次出访交流时,他对身边人说:“经历过长征的人,比谁都更懂得什么叫军人、什么叫战争。不信你把麦克阿瑟叫过来,我们两人一同到地狱里走一趟,我能活着回来,他未必。两万五千里长征对于中国军人是意志的锤炼,是10个西点军校也培养不出来的。”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