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线景区杨公堤边的山坡上,静静矗立着一代京剧大师盖叫天的墓。墓前的亭子上,题有匾额“学到老”,楹联“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和“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这是对盖叫天一生真实的写照和最好的评价。朴素的墓碑上“艺人盖叫天”五个大字诉说着盖叫天的风骨和气度。

盖叫天,京剧武生泰斗,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经典剧目有全本《武松》、《三侠五义》等。河北人,曾寓居杭州。他不仅艺术独领风骚,人格品质更坚毅、勇敢、正直。不愧为“铁骨铮铮的燕赵好汉”!

早在1904年,盖叫天16岁。慈禧太后爱看戏,便应运而生了“内廷供奉”这一称谓(能不定期地进入清宫演戏的艺人),这可是艺人艺术生涯中的一种殊荣。当年生行的谭鑫培、杨月楼均曾为内廷供奉。这年,由于杭州织造局与上海洋务局举荐,清廷拟召盖叫天为“内廷供奉”。但“不识抬举”的盖叫天却拒不奉召,许多人不理解,而这正显示出盖叫天不流俗的一种品性。

同年,盖叫天在杭州天仙戏院主演《花蝴蝶》时,表演中因不慎折断了左臂。武戏演员的胳膊、腿是非常重要的,断了左臂,就很难再演出。可是,毅力坚强的盖叫天,左臂未及痊愈即赴无锡登台演出。他很有办法,臂断不能打武戏,他就避其短而扬其长,演出《打棍出箱》一类主要在腿上见功夫的戏。4年后,在左臂仍未痊愈的情况下,他竟上场演武戏,且巧妙处理动作。比如在台上打“飞脚”,应是左手拍右脚,因他左臂有伤,便改用右手拍右脚。这在武戏演出中是没有的事,许多观众观之感到新奇,还认为这是盖叫天的“创新”之举呢!

1934年,时年46岁的盖叫天与上海大舞台签约半年。演出一周后,有一天他与陈鹤峰合演《狮子楼》,盖叫天扮武松,陈鹤峰扮西门庆。按说,演传统戏舞台上讲究“虚拟性”,一桌二椅足矣,是不应该搭制机关布景的。可是当时上海大舞台的老板为了招徕观众,那天竟搭了满台硬景,还别出心裁地在舞台上搭了一个“酒楼”。戏演到武松替兄武大郎报仇,到“酒楼”上追杀西门庆时,“酒楼”就开始摇晃。西门庆见武松追上楼,吓得从楼窗上跳了出去,落在台毯上。武松追到窗口,按剧情自然也得往下跳,可当他跳到半空中的一刹那,忽见西门庆还躺在台毯上(按演出的规定动作,西门庆跳下楼后,应迅速滚到一边,给武松腾地方)。盖叫天怕按照原戏路跳下去压伤扮演西门庆的陈鹤峰,所以紧急中连忙在空中一闪身。由于这一闪已非戏路,又用力过猛,落地时一下子折断了右腿。 当时腿骨穿靴而出,疼痛难忍,但盖叫天强忍剧痛,用左腿以“金鸡独立”的造型站位住,直挺到闭上大幕。这段轶事,不仅在戏曲界尽人皆知,而且许多观众也都知晓。田汉曾有诗赞盖叫天云:“断肢折臂寻常事,练出张家百八枪。”

腿断了是能接上的,不用说今天的医术水平,就是当年的大上海,接骨折也不是多么难的医术。而盖叫天的不幸就在于遇到了庸医,庸医的误治给盖叫天带来了更大的痛苦。那天盖叫天草草卸装后,马上被送到上海一家医院治疗。到医院后,医生经诊断认为,接上骨折很难办,为保全性命,必须将右腿锯掉。盖叫天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没了腿,今后就不能再登台演出了,就是死,也要保住这条腿。最后决定接上骨折。在医治过程中,不知是接治医生医术低下,还是不负责任草率行事,骨折虽然接上了,但接得错了位,过了一段时间右腿变为畸形。盖叫天责问医生“这是何故”?那医生只得承认“接错了位置”。盖叫天又问“有何改正方法”?医生无奈地说:“没有什么别的办法,除非是把腿折断重新接。”视艺术为生命的盖叫天想,绝不能让一条畸形腿贻误自己的一生!为了艺术,无论忍受多大的痛苦,也必须重新接好!盖叫天思忖片刻,就在众医生面前,咬紧牙关,挥起拳头,一气之下狠狠地把接成畸形的右腿砸断!自己砸断自己的腿,这在医术史上可谓亘古奇闻。医生见状,又惊又怕,趁乱灰溜溜地跑了。 紧接着,盖叫天改请另外医生接骨并治愈。在贫病交加中,盖叫天休养了两年,至1936年腿伤痊愈,立即在上海更新舞台演出。

1971年,盖叫天八十三岁时,历经文革浩劫,手脚都被打断,瘫痪在床,只能坐轮椅,可他还想演戏,就编了出《孙庞斗智》的新戏,是讲双膝被剜的五湖废人孙膑和庞涓斗智斗勇的故事。可惜未及演出,1971年1月15日盖老就去世了。盖叫天不愧为浩气长存、艺垂千古的一代宗师。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