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以后,历朝皇帝其谥号无论多长必有一个“孝”字。我国以孝治天下,自古忠孝不分,民间也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今天就讲一个“孝”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我们的46岁营养医师——杜永华。

你试过夜以继日地服侍母亲吗?

你试过每天4点早起为母亲精心搭配营养餐吗?

或者,你会带着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一起上班吗?

这些事情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有一个人把这些都做到了了,而且他做的远远不止这三件事,他就是杜永华。

“在他人眼中被母亲打或许丢脸,但于我而言却是幸福的举动。”此刻杜永华的脸上泛起了鲜花般的笑容。别看视频中母亲会走路,还误打儿子;但在一年前,老年痴呆差点夺去了母亲的生命。

有种难过叫母亲忘记了儿子

2018年8月下旬,杜永华回家看望母亲。没想到的是,母亲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她微闭着眼睛,静静地趟在沙发边,面庞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她时而眉头微蹙,时而重重地吐纳,病痛的折磨使她丧失了往日的活力;杜永华悲恸不已。据回忆,母亲被查出患有老年痴呆时,同时还伴随着三级高血压、脑梗、肝肾囊肿。可母亲已经不认识自己,且十余天没上厕所了,全身动弹不得、无感知、大小便失禁……连喝水也很费力,身上也总有一股臭臭的味道。

杜永华虽然是个男孩子,但母亲翻身,拉屎拉尿都是他来照顾。同时也用半勺半勺的勺子喂母亲喝水,每隔十几分钟便喂一次。他在那时,是不是很勉强地做呢?不是的,他很尽心竭力地照顾母亲。亲戚朋友前来探望,都以为老人家快寿正终寝了;可杜永华不愿放弃,不管怎样他也要治好母亲。

小时候母亲的永不言弃,告诉他不能放弃母亲

母亲住院的这段时间,他无时无刻都在盼望着奇迹发生,但治疗结果却令他难过失望。他不顾医生的反对,将母亲带回家照顾。身为临床营养师的杜永华,根据母亲的检查报告每天凌晨4点起床为母亲搭配营养食谱。

这样就足够了吗?不,母亲患的是老年痴呆,无法辨人,吃喝拉撒等完全不能自理。这可如何是好?杜永华只好24小时形影不离地照顾母亲,扑心扑肝地为了母亲好。而且杜永华也清楚地认识到,若想让母亲的病好转,只有自己亲力亲为照料母亲,开启一段漫长且艰辛的照顾之路。

“孝”字的含义其实是“子爱老”

无人帮杜永华照顾母亲,他也要上班。那么问题来了: 不上班就会没经济来源,要怎样兼顾母亲与事业呢?杜永华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带着母亲去上班。这一举动,随之而来的是他人异样的眼光,可杜永华并不觉得自己羞耻。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月的调理,母亲终于可以走路了。而此时,母亲却迷上了用小木棍敲打自己;当自己叫疼的时候,母亲却噗嗤笑出了声。尽管棍子打在身上很疼,但是母亲的快乐却成了杜永华坚持下去的动力。

杜永华母亲“打”杜永华

2019年6月份,母亲的情况明显好转;她知道男女有别,要求跟杜永华分开睡觉。7月份,母亲终于记起了他,杜永华知道自己的努力不是徒劳。母亲情况的好转让杜永华决定带母亲散心,8月份,他就带母亲去爬了长城。母亲走不动了,杜永华就背着她。杜永华在哪儿,母亲就在哪儿,就像小时候母亲陪伴着杜永华一般。

想要帮助更多的家庭,传递爱心

老年痴呆可以恢复到八九成,老人基本能生活自理。这听起来很荒谬,但事实是杜永华做到了。回忆母亲的恢复过程,杜永华坦言从未给母亲吃过一颗药;只是通过体检报告为母亲搭配营养,一日三餐都是10+种蔬菜,8+种水果,摄入身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以及补充性的蔬菜水果和均衡功能性营养素,还有最重要的爱与耐心,缺一不可。

不管怎样,杜永华的孝与爱都令人感动;从1995年就开始无偿献血的他也值得大家的尊敬。如今,母亲已恢复到八九成,而他也加入了同济老年医院。他把自己实战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只为帮助老年痴呆患者这个群体。

他希望能让更多的老年痴呆家庭看到希望。为此,杜永华无微不至照料母亲近两年,其中累计了不少经验,也探究到了别致的方法。他希望其他老年痴呆患者在疗养下可以正常生活。他非常乐意大家来咨询、交流,会毫无保留地把照顾方法和营养配餐分享给大家。

照料之路比想象中难,但母亲比想象中更珍贵。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