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发英认真检查
凶手是一人作案,还是有同伙?杨发英的心里咯噔了一下。死者是一对母子,颅骨和面部都有严重的伤口。其中,头部多为钝挫伤,面部为较锐利的创伤。
“这分明有两种作案工具,凶手肯定是两个人。”现场勘查的人员嘟哝道。
“不对,凶手只有一个。”经过对死者尸体的再三查验,杨发英笃定地说。
不到两天,嫌疑人潘某迅速被锁定。虽已逃离,但天网恢恢,仅6个月时间,潘某在四川遂宁被抓获归案。“杨姐,你太神了!”犯罪人的口供与杨发英的推断完全一致,这让警局的同事不禁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皮肤黝黑,戴一副眼镜,脸上不时流露出善意柔和的笑容。40岁的杨发英是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三大队大队长,主检法医师。从警14年来,她累计出勘各种案件现场勘查2300余件,出具法医鉴定书1700余起,直接间接帮助侦破案件1100余件,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破译了一个又一个“死亡密码”。
2018年4月25日,杨发英荣获2018年“最美职工”称号,她是活动开展五年来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职工,也是目前全国公安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警。
缘起:因一部电视剧走上“法医路”
“杨发英,走,到我家去看《鉴证实录》。”高中时期,一到周末,就会有同学邀约她一起回家追剧。剧中,女法医官聂宝言威风英勇的形象在她心里,深深地烙下印记。
从那一刻起,杨发英心里就暗自决定,自己也要成为像聂宝言那样一位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人。于是,高考毕业,她就果断地报考了昆明医学院的法医学专业。
1999年入学,将近半年的理论学习之后,杨发英总算等来了实践课。“扑面而来,刺鼻的福尔马林味道和桌面上摆放整齐的尸体,又紧张、害怕,又充满了好奇。”回想起第一次走进实验室的情景,杨发英至今记忆犹新。
班上40名学生,才上课不到一个月,就有两名女生退学了。但是,杨发英坚持到了最后。大学5年时间,《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人类学》,杨发英的书本上的笔记满满载载,扎扎实实。
2004年4月,大学即将毕业的杨发英被安排到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刑事技术处实习。7月,实习期刚满,她就被原铜梁县公安局挖走。当时,铜梁公安局一副局长,原本坚定地说:“我不要女法医。”但了解杨发英的专业素养后,立马就接纳了她。
坚守:365天都处于“战斗状态”
“嘀铃铃,嘀铃铃……”2007年一天凌晨2点,一通急促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铜梁东城辖区发生一死多伤的案件,请速到现场。”杨发英从被窝里一跃而起,迅速穿好衣服,5分钟后就踏出了房门。“这是规定,想要尽快破案,我们要抢时间。”
当时,杨发英已怀孕两个多月,在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赶往新复乡验尸。回家后睡下突觉小腹疼痛,起床才发现大量出血,随即赶往医院。因为高负荷工作,她流产了。
同年,铜梁区公安局一名法医辞职,整个区局就只剩下两名法医,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杨发英和另一个同事轮流值班,每周一人负责值现场班,另一人就负责值检验班,365天,时时都处于战斗状态。
作为新人的她,面对一些突发案件,总是冲锋在勘验第一线。从不叫苦,不怕累。她总说:“老师告诉我法医的天职是找寻真相,尊重生命。身为法医,我要做的就是:不亲自动手,就没有发言权。”
现任铜梁区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副支队长李正铭,是和杨发英同时加入技术室的痕迹检验员。对法医工作的辛酸,他至今仍记忆犹新:“2011年以前,局里没有解剖室,解剖工作被迫在原县殡仪馆进行。解剖场地不到30平方米,堆满了花圈、黄纸,而且没有空调。夏天,杨发英在那里一蹲就是24小时,汗水浸湿全身。”
在常人眼里,法医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工作:现场勘验尸体、解剖尸体、查看凶器、提取DNA、检查血液样本。“很多人认为法医就是成天同血腥、恐怖和恶臭打交道的职业,但我不这样认为,”杨发英经常对刚入行的小弟弟小妹妹说,虽然法医很辛苦,但是,干一行爱一行,全身心投入,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破译:“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2013年初,在原重庆市璧山县境内一悬崖下发现了部分散落的人体尸骨,在近90度的陡坡上,杨发英及其同事经过4个多小时的地毯式搜索,将整个尸体的大骨全部找回。
紧接着,她又马不停蹄的赶回解剖室进行骨骼重合、推断死者相关信息及死亡原因。随后,她又进入案发现场,寻找相关物证,整整忙碌了两天一夜,最终,一起杀人抛尸案被成功破获。
2017年6月,在铜梁区安居镇发生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杨发英带领民警立即出动,为事件“定性”--确定死者死因是意外、自杀还是他杀。现场,遍布有大量血迹。死者颈部有多处刀伤,并伤及气管及食管,但死者死因确系机械性窒息死亡。
刑事技术大队三名年轻法医一致认定:“这肯定是他杀!”却不想,背后一个轻柔声音响起:“不一定!”说话者正是杨发英。
杨发英仔细查看死者伤口后,目光笃定的说道:“如果是他杀,不会形成多个皮瓣,伤口闭合后,见深浅不一的切割痕,并有多个皮瓣形成,并以左侧为重,故分析死者在生前以右手握刀对自己的颈部反复切割形成,应为自杀,排除他杀。”经过严密侦查,事实和杨发英所说的完全吻合。
法医的工作是与冷冰的尸体打交道,但是这份工作却是神圣的,有温度的。杨发英坚守这份信念,以女性的细腻和细致审慎,在勘查中往往能发现一些常人不易察觉的“微量物证”,协助破获了多起疑难案件。
在沉甸甸付出的背后,杨发英也获得了沉甸甸的果实。她先后被评为铜梁区“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最美劳动者”称号;2014年荣获重庆市政府一等功;2016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等。
“我们的工作容不得一丁点儿的错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才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有用线索,让逝者‘开口说话’,还事实一个公道。”杨发英说这话时,坚定而自豪,记者看到,眼镜背后的她,那一双眼睛,冷静而睿智。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