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茂名南路近淮海中路的锦江饭店享誉海内外,锦江饭店的首任董事长是传奇女子董竹君。她出身贫寒,曾被抵押入青楼,与夏之时结婚后赴日求学,而后追随丈夫到四川生活。因不堪忍受夏之时的庸俗而离婚创业,被称为中国的“娜拉”。
董竹君
董竹君在上海成功创办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并以锦江资金资助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将全部资产上交国家,两店合并为驰名中外的锦江饭店。1997年12月6日,董竹君因病在北京逝世,走完了她98年的传奇人生。
因为成都取名“锦江”
1935年3月15日,董竹君创办的锦江川菜馆在大世界附近的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开业。许多人既为品尝“锦江”川味新美食,又慕董竹君这位奇女子之名,呼朋唤友纷至沓来。声名在外的“锦江”每餐各座都要接待几批客人,生意兴隆持续不衰。
1936年1月28日,董竹君又在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附近的华龙路(今雁荡路),租赁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大厦北部楼下、邹韬奋先生所开的生活书店南隔壁的房子,开设了锦江茶室。
为什么都以“锦江”为名呢?因为四川成都东门外有座景色优美的望江楼,望江楼所望的“江”就是锦江。当时,成都又称锦城,以盛产锦缎得名。所以,董竹君在替自己创办的餐馆取名时便自然地想到了“锦江”二字。
见证众多历史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政府计划创办一个接待机构,经商定将锦江川菜馆与锦江茶室迁移至长乐路上的华懋公寓,新饭店沿用“锦江”牌子,取名“锦江饭店”,由董竹君出任董事长。1951年6月9日,锦江饭店挂牌成立,新中国第一个国宾馆诞生。
锦江饭店拥有5栋建筑,分别为锦北楼、贵宾楼、峻岭楼、锦楠楼和锦江小礼堂,其中大名鼎鼎的要数锦北楼和贵宾楼——锦北楼原名华懋公寓,是当年上海“房地产大王”、英国人沙逊建造的哥特式风格高楼;贵宾楼原名格林文纳公寓,是沙逊在华懋公寓之后建造的。
“老锦江”是上海人对锦江饭店的昵称,这里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1972年,中美两国就是在锦江小礼堂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1993年尼克松第三次访华,再度重游锦江饭店小礼堂时感慨万千。如今,锦江小礼堂仍用于会议和宴会。
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