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天白
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代表中国在SRT(Internet的前身)首次登记顶级域名CN,并在国外建立了CN域名服务器。钱天白的有识之举,为国人保住了在Internet上的一席之地,使中国的域名不至于让外国人抢注。
钱天白是无锡人,1963年以平均92分的高分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曾先后担任亚太地区Internet协会中国组副主席、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安全工作专家组成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通过互联网向前西德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穿越长城,走向世界》。
1998年5月,钱天白教授因病与世长辞。回想清华园的学生时代,钱天白的音容笑语,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一床褥子
1963年,钱天白以平均每门科目92分的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他在3班,我在2班,都属无线电技术专业,大课在同一个教室。大二时班级调整,钱天白调到我们班任副班长。
虽与钱天白同班,我们平常却很少接触,没事他一般很少到其他宿舍串门。我只知道钱天白是无锡人,话语不多,鼻音较重,体壮结实,是校足球队的,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在清华西区绿茵场上,都可以看到他那矫健勇猛的雄姿。
深秋的一个中午,钱天白抱着一床新褥子来到我们宿舍,对我说:“你的被褥太单薄了,这是学校给你的补助。”我是从福建来的,被褥自然单薄,类似这种补助要先由自己写好申请,交给班长,再由校方批准,这是必经的手续。之前,钱天白同学来我们宿舍没几次,真没想到他什么时候留心到我的被褥单薄了?更没想到的是,又没叫我写补助申请,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声不响地就将一床崭新的褥子送来了。
这是一床普通的褥子,又是多么的不普通!它蕴含着钱天白为别人着想的爱心,我的心底里顿时泛起了阵阵暖流。六十年代是全国学习雷锋的年代,很多同学都争做助人为乐的好事,并引以为荣。而象钱天白同学那样,平平淡淡、不为己之名利、一点也不张扬地务实助人,还是少数。钱天白对待同学真像雷锋说的那样,如春天般的温暖!
直到今天,我的床上还铺着钱天白送给我的那床褥子。
长年侍病妻,春芽表孝心
钱天白的妻子长期身体不好,后来又患了癌症。钱天白多年如一日地细心服侍,使病榻上身患绝症的妻子,生前一直觉得很幸福。妻子去世后多年,钱天白也不再找女朋友,不再建立新家庭,一心专注于发展我国Internet的事业中。在京的女同学多次催促,替他介绍对象,他都无动于衷,而对岳父母孝敬之情依旧。
1998年初春的一天,钱天白参加支部活动后刚回到家,就在院子里忙着动手采春芽。春芽长在树梢梢上,树高难摘,五十三岁的人了,又有心脏病,可岳父爱吃春芽啊。岳父晚年痛失爱女之悲,钱天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只要岳父喜欢,自己苦点累点算得了什么?就是上九天揽月,都是心甘情愿的。
过了不久,单位工会活动攀香山。由于长期劳累成疾,钱天白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
一台手提电脑
钱天白先生是中国因特网专家组成员,中国第一个上网人。他发出了中国的第一个电子邮件,至今沿用的中国在国际互联网的域名CN,是他在1990年注册的。
在北京工作的女同学李某,因喉咙不好,去医院动声带手术。首次手术失败后,她连话都不能说。病榻上的李某,悲观失望、十分苦恼。当时国内网络应用处于发展初期,钱天白得知这个消息后,专程给她捎去一台手提电脑及网络技术书籍,手把手地教她操作。李某在病榻上学到了电脑操作及上网技能的同时,忘记了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一台手提电脑,将她引入无限生机的网络世界,给她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在医院里度过了一段难忘时光。
钱天白教授生前见缝插针地推广Internet,为的是圆自己多年来的一个梦:实现中国Internet的大发展。如今,全国上网的人数以数亿计,星星之火,业已燎原。
(陈光海写于200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