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Img

7月9日,红花岗区政府发布公告,将投资9亿元重新打造遵义动物园。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城市生态动物园将展现在人们面前。7月17日,遵义晚报记者前往动物园,通过对动物园工作人员、游客的采访,探知了动物园几十年来发生过的许多趣事。正是这些或憨态可掬,或威风凛凛,或调皮可爱的动物,给几代遵义人留下了诸多美好回忆。

“我家就住在老虎笼子旁边”

翻开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遵义市志》记载:“1955年增建动物园,1956年5月1日始售门票,每人0。02元。总面积9183平方米。”

“我就是在动物园‘混大’的。”今年46岁的蔡澍是遵义动物园管理处的副处长,他说自己从小就跟遵义动物园结下了不解之缘,戏称自己是个“园二代”。

因父亲工作调动,1981年仅9岁的蔡澍,跟随父亲进入了遵义动物园。当时动物园还是遵义公园的下属单位,而遵义公园作为一个当时分管市区绿化、园林等工作的“大单位”,光员工就有100多人。在那个福利分房的年代,蔡澍一家分得的住房,就在老虎笼舍旁边,与老虎一墙之隔,连睡觉都能听到老虎来回走动的声响。

起初,蔡澍心里充满新奇和害怕,生怕因自己不乖被隔壁的老虎吃掉。直到有一天,邻居叔叔叫上他一起去喂食老虎的经历,才改变了他对大型猛兽的认识。如今已干了20多年饲养员的蔡澍,早已成了园内的“动物之王”。别说喂食,就连给老虎、狮子等猛兽剪指甲、动小手术等均不在话下。蔡澍说,自己离不开动物园,是动物园成就了现在的他。回忆起服兵役的3年,因听不到狮、虎、熊等大型猛兽的吼叫声,他还不习惯了很长一段时间。

“别小看了动物们的待遇,在那个年代动物们的饲料全是‘特供’。”蔡澍说,那时所有的动物都有“购粮本”。比如:东北虎、狮子、熊等猛兽除了有肉、奶等市场上的“奢侈品”外,其他动物也有定额配发的饲料。其中,每次从食品公司买来猪腿板肉时,员工们都有“优先、轮流”购买肥肉的“特权”。因动物们不能吃肥肉,所以每次领到腿板肉,园方都会先剔除肥膘,并将其出售给员工们。“虽然价格与市价一样,但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能买到猪肉就实属不易了。”

“虎妹”变“虎姨”见证发展

谈及在动物园安家10年的经历,蔡澍首先提及了一部1972年上映的纪录片《捕象记》。该片讲述的是,上海动物园工作人员在云南,把一只野象从西双版纳捕捉运回上海的经历。

40多年前我国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园里的多数动物都是靠兄弟单位交换和野外捕获。因此,为了让捕获来的野生动物能尽快适应环境,饲养员都会把新到的动物送入笼舍旁边的“小黑屋”圈养。后来,“小黑屋”不再圈养动物,就成为了蔡澍等人的家。实际上,与蔡澍有着共同经历的,还有他的同事甘海燕。

甘海燕说话语速快,因饲养东北虎,人送绰号“虎妹”。如今随着年龄增长“虎妹”成了“虎姨”。“从我外婆算起,我们一家三代都是饲养员。”现在已是动物园动物饲料“大总管”的甘海燕,别看外表柔弱,其实她是园内饲养老虎的“一等高手”。“只要用心对待动物,即使是大型猛兽,也不害怕。”甘海燕一边说一边走,当走到东北虎展区时,两只趴在地上休息的东北虎看到她,瞬间站了起来,并随着甘海燕的移动而移动。可见,两只东北虎与甘海燕很熟。

来自动物园的资料数据显示,老园曾有40多个品种、200多头(只)动物。自2006年5月1日搬迁至东联线新址以来,动物品种增加到了60多个。同时,根据动物园饲养员的专业性,2007年市林业局还授权委托动物园管理处,组建了我市唯一的野生动物救助站。该站运营11年来,已先后救助上千只野生动物。“从初期每月救助几只,到现在每周救助几只,我们的救助量在不断增加。”蔡澍说,每年春夏季节是野生动物的救助高峰期,其中猛禽类动物救助得最多,现在园内光救助的猫头鹰就多达60余只。

承载几代遵义人美好回忆

从1956年5月1日动物园投入运营,到2006年5月1日搬迁新址至今,62年来,动物园给几代遵义人留下无数美好回忆。今年49岁的杨女士从小生活在老城,至今仍对老动物园记忆犹新。

“当时我在遵义四中读书,我们的教室与动物园就一墙之隔。”杨女士回忆说,上课时都能听到老虎、狮子等猛兽的吼叫声,站在高点的地方,就能看到园里的猴池。

不少“80后”至今还记得老动物园的游览线路。走进大门向右转,依次能看到老虎、狮子、豹子和熊。由于最稀奇的老虎常常在内笼休息,小伙伴们一等就是半小时。如果听到老虎的吼叫声,游客们就会一窝蜂朝虎笼方向跑去,就为亲眼目睹老虎的真容。

顺着游览线路依次能看到牦牛、梅花鹿等食草动物。之后折向前行,黑叶猴、狒狒及巨大的猴池呈现在眼前。继续向前,分别看到的是各种两栖动物(乌龟、鳄鱼等)、禽类(天鹅、鸳鸯、鹦鹉等)、猛禽类(老鹰、雕等),最后“有幸”目睹孔雀开屏后离园。

与遵义晚报记者的交谈中,蔡澍作为一名“70后”及当年的饲养员,也回忆起了一件趣事。当时,就因遵义四中与动物园猴池仅一墙之隔,每当学生们在课间从教室投掷各种物品挑逗猴子时,发怒的猴子们总会捡起池里的屎粑粑“还击”,这成了园里动物和人类之间最大的“战争”。

新园将成为下一代人的乐园

2006年5月1日,遵义动物园整体搬迁至位于东联线长征街道办旁的新址。翻阅当年的《遵义晚报》报道,“机灵的猴子在新建的猴舍里上蹿下跳,招摇的孔雀、高傲的梅花鹿毫不客气地在宽敞的笼舍里走来走去……整个动物园游人如织。”

蔡澍说,动物园搬至东联线后,随着园内自然环境和空间的变化,以前50年从未在园内繁育过后代的大型猛兽(东北虎、狮子、熊等),从2006年12月29日,第一次在园内繁育的熊开始,东北虎、狮子等陆续产崽。时至今日,园内仅大型猛兽就产了40多头(只)幼崽,并建立了种群,而且成为全省乃至西南片区城市动物园中的佼佼者。

动物园作为科普教育基地,随着黑叶猴繁育经验的不断增加,园方还专门向相关部门申报了该物种的繁育研究项目。交谈中,蔡澍骄傲地说,如今大家如果前往广州番禺、贵阳、六盘水等城市动物园游览,看到的黑叶猴其“老家”都在咱们遵义。

2018年7月17日上午,遵义晚报记者在遵义动物园采访时,今年35岁的市民周先生带着刚满3岁的儿子正在园内游玩。听说动物园又将升级改造,周先生非常高兴地说,小时候动物园给他们这代人带来了很多乐趣,相信动物园升级改造后,也一定会成为下一代人的乐园。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