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全线开通。京九铁路(北京—香港九龙)是继京广、京沪铁路之后第三条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位于京广、京沪两条南北大干线之间。修建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曾设想,在九江建大桥,“使之成为南北铁路之一中心”。新中国诞生后,从1958年提出过“小京九”(北京到九江)方案,到1991年4月“大京九”(与香港九龙接轨)列入国家“八五”计划,前后又经历了32年时间。经过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分析、认证的结论是,京九铁路建成后,既可以完善我国路网布局,能有效地为原有的两条大干线分流,缓解南北通路运输紧张状况,又能帮助冀中、大别山、井冈山、赣南等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吸引和牵动中国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的空白地带迅速与经济活跃区交融。同时,它还是联接港澳的纽带,对维护港澳地区的稳定、繁荣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按原定的安排,京九铁路要到1997年对香港行使主权时才能全线铺通。1992年秋,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发展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决定尽快打破铁路运输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在充分考虑了综合国力等条件之后,果断地作出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三年铺通京九铁路”的战略决策。

京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径路最长的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的国家重点铁路项目,也是一项造福人民的宏伟工程。京九铁路北起北京,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九省市,全长2381公里,另加天津至霸州和麻城至武汉联络线,总长2536公里。京九铁路工程极其艰巨。全线路基土石方施工量超过兰新铁路、成昆铁路土石方量的总和,达2.6亿立方米;需要在长江、黄河、淮河、赣江和众多深谷大壑上新建特大桥、大中小桥1110座,计207公里;在崇山峻岭开凿隧道150座,共56公里,其中最长的五指山隧道4445米;正线铺轨3427.5单线公里,几乎比整个“七五”铺轨量翻了一番。京九铁路工程自1993年初全面施工,计划在1995年底之前的35个多月完成这样大的工作量,铁路建设工期紧迫,任务艰巨,在我国铁路建设的历史上前所未有。1993年5月9日,国务院向北京等九省市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批转了国家计委、铁道部关于加快京九铁路建设报告的通知。通知认为,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铁路必须有大的发展。通知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确保“三年铺通,一年配套,边配套、边分流”总目标的实现。

京九铁路建设受国务院京九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和指挥。根据国务院提出的“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和“谁投资谁受益,多投资多受益”的原则,修建京九铁路采取了合理划分投资范围,以中央投资为主,地方集资和外资贷款为辅,中央与地方联合建设的方式,较好地实现了铁路投资体制的改革。在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推行了授权模拟业主负责制,实行统分结合,分段承包。坚持建立竞争机制,基本上都是通过招标、议标择优选定承担施工任务的十多个工程局。各施工单位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独立自主地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成本核算。还在全线推行了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由建设单位选定第三方,对工程建设投资、质量、工期进行有效监督。

20万来自全中国各地的筑路大军投入了京九铁路会战,按照“重点工程逐个突破,铺轨架梁全面展开,站后工程紧紧跟上,工程质量稳步提高”的计划目标扎实推进。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隧道月成洞、日铺轨、日架梁最新纪录,几乎都在京九铁路施工中诞生。据铁道部统计,京九铁路建设所创造的劳动生产率,较之80年代铁路施工提高了5倍。京九铁路在工程上做到了“一流速度”、“一流质量”和“一流效益”,创造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鲜经验。

1995年11月16日上午11时35分,京九铁路最后两节轨排在江西省与广东省交界的定河桥南端连接完毕。随即,国务院副总理、京九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邹家华宣布:京九铁路全线铺通。至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奋战三年,铺通京九”的决策目标提前实现,也圆了中国人民一个“世纪梦”。

原标题:京九通车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