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jpg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蒙古汗国大臣。字晋卿,号玉泉,法号湛然居士。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生长于燕京(今北京),世居金中都(今北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

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乃马真后称制时,耶律楚材遭到排挤,渐失信任,他因此抑郁而死。后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为官清廉

耶律楚材的事迹,多见于史籍。《元史》记载,其为官清廉,由两件事即可推知。其一为成吉思汗率军攻打西夏时,“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其二为耶律楚材死后,有诬告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皇后乃马真氏,“命近臣麻里扎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史家言之凿凿,必不为虚粉饰,耶律楚材为相如此清廉,可为后世模范。

耶律楚材自27岁跟随万松老人参禅,生死荣辱早已参透,胸中唯有济世泽民之心,故其赤胆忠心,丝毫不为一己私利所动。其长子耶律铉,终其一生仅为开平仓监守官;其兄长之子耶律镛和耶律钧,亦沦为下僚。耶律楚材的同僚刘敏言及此事,楚材曰:“睦亲之义,但当资以金帛。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恩也。”耶律楚材任人唯贤,丝毫不以亲属为念,而他对于金钱,亦不珍视,“得禄分其亲族”,与其父耶律履做法相似,可谓得耶律氏家风之正。从其思想来看,耶律楚材出入儒释二教,对陶渊明比较推崇,在《和移剌继先韵三首》其二“富贵荣华能几时,生死都来如梦昨”中,即表达出其看破红尘、不贪恋富贵的思想。

做派正直

耶律楚材对金钱权势并不汲汲追求,故而贪欲较少。己身正,则无所惧怕。他面对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时,即便当事者是皇帝,耶律楚材也往往面折廷诤,毫不畏惧。

耶律楚材心系百姓,凡遇不合情理之事,不论何时何地,他都“极力辩谏,至声色俱厉,言与涕俱”。以至于窝阔台不怿,曰:“尔欲搏斗耶?”“尔欲为百姓哭耶?”等等,此种事迹甚多,兹举两例:其一,燕地权贵世家子弟横行霸道,鱼肉百姓,拖雷遣中使与耶律楚材前去治理,耶律楚材搜捕不法者下狱,其家人贿赂中使,意欲通融解救,耶律楚材“执以为不可”,“遂刑一十六人,京城帖然,皆得安枕矣”。其二,窝阔台汗崩后,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将玉玺空纸付与奸臣奥都剌合蛮,任由他填写施行。耶律楚材谏止。乃马真氏又下旨让令史一律遵从奥都剌合蛮之言,如不从者,砍断其手。耶律楚材大声辩论:“事若合理,自当奉行,如不可行,死且不避,况截手乎!”乃马真氏虽恼怒,但亦“深敬惮焉”。可见刚直之人,虽有令擅权者厌怒之处,但终究会为世人所敬服。耶律楚材这种刚直性格,体现在诗歌中,则是对阿谀丘处机而作《瑞应鹤诗》者的批评与不满,如《寄巨川宣抚》即是其例;发而为文,则有《西游录》及《寄赵元帅书》,后文末尾直接说“如谓仆言未当,则请于兹绝交”,其率直如此,实在令人惊愕。

乐善济世

耶律楚材仕于蒙元之时,正当太祖太宗开疆拓土、西征南伐之际,生民涂炭,朝不保夕。耶律楚材尽心竭力,曲为保护。《元史》称:“壬辰春,帝南征……耶律楚材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在汴京陷落之时,他不仅接受元好问的建议,保护金代士人免于兵燹之祸,而且阻止元兵屠城。据史书记载,此举使汴京一百四十七万人得以幸免。诚如《元史》所言,耶律楚材实为百万中原人之救命恩人,万世祀之都不为过。

耶律楚材出身于汉文化程度较高的契丹贵族家庭,他所接受的系统教育源于儒家思想文化,因而在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中,其言行始终无法超越儒家思想文化的藩篱。对于自己被委以重任,辅佐蒙古新主,耶律楚材以“治天下匠”自诩,以“安得夔龙立廊庙,扶持尧舜济斯民”自勉,试图以自己的价值观影响蒙古君主,建立一个符合儒家思想的理想政体。当时的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而他提出“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二者有相通之处,却又有耶律楚材的用心,他为了挽救封建制度的衰落,在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精神支柱。

坚持原则

成吉思汗过世后,窝阔台继承了汗位,继续重用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也继续尽职尽责。有一回,朝廷内发生了一桩案件,查到了朝中大臣杨惟忠身上,在基本事实查清之后,耶律楚材果断下令将杨惟忠收监。但杨惟忠是窝阔台的宠臣,窝阔台一怒之下,竟然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下令将耶律楚材绑起来。

窝阔台是个明白人,事情发生后,他马上就觉得自己这样做挫伤了朝廷有功之臣,实在是不明智之举。于是,他立即命卫士为耶律楚材松绑。可是,当两名卫士奉命上前要为耶律楚材解开绑绳时,他却拼命向后躲,嘴里大声喊着:“你们不要靠近我,我不许你们给我松绑!”

两名卫士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这时,有一位老臣站出来打圆场,劝耶律楚材说:“大汗刚才是一时动气,才把你绑了,现在下令为你松绑,说明大汗已经消气了,就让一切都过去吧!”可耶律楚材依然不肯罢休,他慷慨陈词:“陛下既然将我绑起来,就是认为我有罪,就应该当众公布我所犯何罪;如今陛下又要放了我,那就要说出放我的原因。如果陛下这样出尔反尔,想抓人就抓人,想放人就放人,不按法律、法规办事,轻率从事,我们的国家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窝阔台听完这些话后,微笑着走到耶律楚材面前,对他说:“我虽然贵为天子,但我绝非圣人,不可能一点错误不犯。你是老臣了,为我蒙古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难道你不允许我有犯错误的时候吗?”窝阔台这样一说,就等于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是在向耶律楚材赔礼道歉。耶律楚材便不再坚持,让卫士为自己松了绑,事情也因此圆满解决。

从耶律楚材方面来讲,在窝阔台吩咐人为他松绑之际,他坚持不让松绑,非要逼窝阔台亲口承认错误,看似有些不识抬举、不懂人情世故,但其实,耶律楚材的坚持,是为了维护原则,是为了让窝阔台吸取教训。耶律楚材的这种坚持,看似迂腐,其实是对窝阔台负责、对国家负责;从窝阔台方面来说,作为高高在上的一国统帅,在发现自己做错了之后,肯在满朝文武大臣面前低头认错,并向耶律楚材赔礼道歉,的确难能可贵,是心胸宽广的表现。宁愿被杀头,也不肯放弃原则,是耶律楚材的风骨;做错了事肯低头认错,是窝阔台的气度,值得我们敬重、仰望。

耶律楚材在13世纪那个战火频繁的时代,在草创一国规模、拯救万民于水火、大力振兴儒学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改革措施,是针对当时中原物质和精神文明遭受到巨大破坏而做出的。在休养生息的基础上恢复原来的封建统治秩序,为适应历史发展,使游牧民族逐步接受汉民族的先进文明。就其一生而言,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坚持原则,救民于水火。更重要的是,他在蒙古征战年代,保护了中原文化,恢复了中原生产,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杰出政治家。

摘编自《中国廉政史话(人物卷)》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