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飞机制造成功 为何能提前一年完成原计划

  • 故事人物
    • 毛泽东
    • 黄肇濂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来源
    • 人民网
    • 国际在线
  • 发表时间
    • 2011-04-14

经严格的试飞鉴定证明,这批飞机性能良好,完全合乎标准。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飞机的历史,迈开了中国航空工业由修理走向制造的决定性一步。为此,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了嘉勉信。

1954年7月26日,中国第一次自己制造成功初级教练机——初教5,在某地举行了试飞典礼大会。经严格的试飞鉴定证明,这批飞机性能良好,完全合乎标准。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飞机的历史,迈开了中国航空工业由修理走向制造的决定性一步。为此,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了嘉勉信,指出“这在建立中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升空。初教5是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走向制造的里程碑。

按照国家批准的航空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是苏联的雅克-18教练机,中国型号为初教5,其发动机是爱姆-11爱夫爱尔活塞式发动机,计划于1955年9月制造完成。飞机制造由南昌飞机厂承担;发动机制造由株洲航空发动机厂承担。

到1953年底,经过为时三年的修理,南昌飞机厂已在设计、工艺、工装、机加、装配、总装等方面具备了自制飞机的条件。1954年2月,雅克-18飞机图纸、技术资料到厂。3月31日,航空工业局向南昌飞机厂下达了提前试制初教5的命令,要求提前一年试制出初教5,并与当年交付10架。工厂立即行动,并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连夜编制试制计划,并动员全厂职工,大干100天,“为制造祖国第一架品质优良的飞机而奋斗”!5月12日,首架初教5全机静力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加载至105%~110%时全机发生破坏,全机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整个试验工作从4月5日开始到6月26日全部结束,提前完成了试验任务。

试飞工作从7月初开始,工厂专门成立了试飞委员会。7月3日首飞成功后,按试飞大纲继续试飞,至7月11日,飞完了全部试飞科目。7月14日,国家试飞员黄肇濂对飞机进行了飞行检查。7月20日,国家试飞委员会得出结论:飞机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可作为空军航校教练机之用,可以进行成批生产。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