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严守机密 办公室和保险柜钥匙随身携带

作者|于晓奎
  • 故事人物
    • 周恩来 邓颖超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周恩来纪念网

办公室和保险柜的钥匙他始终带在身上,睡觉时压在枕头下,有外出任务时,才把钥匙密封好交给邓颖超保管。

回忆周恩来注重保密工作的光辉事迹,既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学习和提高。继承发扬周恩来优良的保密工作精神和实践,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涉密人员强化保密意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从参加革命斗争的初期起,就具有强烈的保密意识。他们入党的时间不同,地点各异,建党初期也没在一起工作,所以相互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时候入党的。恋爱期间,他们在通信中也从不涉及党的机密,只谈理想和情感。直到1924年9月,周恩来自欧洲回国后,经过组织沟通,他们才知道对方都是共产党员。1925年8月,两人结婚后经常相互提醒,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机密。

1926年冬,党中央决定周恩来去上海,组织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而邓颖超仍留在广州。行前,周恩来对去上海的任务守口如瓶。直到1927年3月22日,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起义取得胜利,邓颖超才知道起义是由周恩来领导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了开国总理。自1949年9月起,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工作和居住了26年。他的办公室同时是一个小型会议室和保密室,除了工作需要,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这间办公室和保险柜的钥匙他始终带在身上,睡觉时压在枕头下,有外出任务时,才把钥匙密封好交给邓颖超保管。有一次他走得匆忙,直到临上飞机才发现钥匙还在口袋里,于是他把钥匙封好让一位同志转交邓颖超。而每次回来的时候,见到邓颖超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钥匙取回来。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