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孙景南:一把焊枪 铸就高铁列车脊梁

作者|刘舒
  • 故事人物
    • 孙景南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4-04-22

穿戴好重达5公斤,由防护皮衣、呼气式面罩组合起来的铝合金焊接全套工作服,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浦镇公司”)车体车间电焊工孙景南拿起焊枪,开始工作。弧光闪烁、火花四溅,一道细密齐整的鱼鳞纹焊缝完美呈现,两块铝合金车体材料被精准焊接在一起。这样的工作,她已经从事了34年。

穿戴好重达5公斤,由防护皮衣、呼气式面罩组合起来的铝合金焊接全套工作服,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浦镇公司”)车体车间电焊工孙景南拿起焊枪,开始工作。弧光闪烁、火花四溅,一道细密齐整的鱼鳞纹焊缝完美呈现,两块铝合金车体材料被精准焊接在一起。这样的工作,她已经从事了34年。

正在进行焊接作业的孙景南(图片来源:新华日报)

孙景南从小就像个男孩子一样“不太安分”,动手能力也比较强。1990年,油漆专业毕业的她进入中车浦镇公司实习。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景南看见一名电焊工在作业,当即被绚丽的焊花吸引,心想“要是能干这个多好”。不久后,她便转行做了电焊工。

当时,身边很多人都不看好,认为一个女孩子很难在这个工种做出成绩。孙景南坚持自己的选择:“男人能干好的,女人也能干好。”上班时,她跟着师傅学习;下班后,她拿着边角料反复练习。从平焊、横焊、立焊到仰焊,高温焊花在孙景南的防护服和手臂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印记,也使她的焊接技术日益精进。

学习焊接技术一年多后,公司举行青年工人技术比赛,这个平时沉默少语、只顾埋头苦干的“假小子”拿下了冠军,此后,孙景南成为钢结构车间重大项目的焊接技术骨干。

本世纪初,中国轨道交通技术发生巨大变革,孙景南开始接触高铁列车的焊接工作。为掌握新技术,孙景南刻苦钻研,看不懂的外文资料就抄下来,对照外文词典逐字翻译。勤学苦练让孙景南获得国际焊接技师证书,成为焊接专家。

孙景南(图片来源:新华日报)

2000年,孙景南转做高铁动车焊接工作。车体对于高铁动车来说,就像是整车的“骨骼”。车体要承载旅客,还要承受高速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空气压力波。因此,车体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缝制”一件体型庞大、牢不可破的铝合金车体,对焊接技术的要求十分严苛。为此,每次作业,孙景南都会拿出 “绣花功夫”。她提前规划,做好机具、材料准备工作。焊接前,很多人可能不太注意一些焊点的处理,孙景南却非常留意每个细微的过程。超高的悟性、长期的经验积累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致、耐心,赋予孙景南独特的焊接优势,她亲手处理的焊接工序从无返工和质量问题。“对自己苛刻一点”是孙景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是她工作状态的生动诠释。凭着这股韧劲儿,孙景南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三十四年的焊接工作历程,孙景南早已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紧紧“焊”在了一起,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制造”的内涵。

(综合自人民日报、江苏文明网、中青网等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