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七月的陕西延安,塬峁上的苹果树郁郁葱葱。这里地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苹果不仅装点着延安的山山峁峁,更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全市约100万人从事苹果产业相关工作。
新华社西安7月15日电 题:一颗苹果背后的气象故事
新华社记者刘夏村、邹竞一
走进七月的陕西延安,塬峁上的苹果树郁郁葱葱。这里地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苹果不仅装点着延安的山山峁峁,更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全市约100万人从事苹果产业相关工作。
不过,从开花到坐果,再到膨大……要种出好苹果,还得经受天气的重重考验。如今的延安,一颗颗“红苹果”变成“致富果”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个与气象有关的故事。
故事一:苹果树上的“气象小哨兵”
在志丹县保安街道张沟门村,尽管今年经历了三次低温冻害,但果园里一排排苹果树长势喜人,正处于膨大生长期的幼果套着黄色保护袋,挂满枝头。
“每年四五月苹果花期时,最怕低温冻害,一场花期低温冻害就可能对果园造成毁灭性损失,现在多亏有了这个小东西!”志丹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张宏指着一棵苹果树上挂着的像马灯一样的仪器说,这是两要素果园气象站,用来监测果园实时温度和湿度,乡亲们都叫它“气象小哨兵”。
志丹县保安街道张沟门村果园内的两要素果园气象站(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邹竞一 摄
张宏说,以往果农们只能把温度计挂到树上,经常半夜打着手电筒忍冻到果园看气温,既遭罪还不及时。如今有了“气象小哨兵”,果农们坐在炕头,通过“陕西气象”手机App、“苹安天气”小程序就能监控果园气温变化,更精准采取果园升温措施。
“果园温度观测与预报,是做好苹果花期低温冻害防御的关键。”延安市气象局局长王维刚介绍,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全市各地气温差异较大,甚至同一个果园的温度都不一样,必须要在织密气象监测网上下功夫。
王维刚说,围绕苹果产业,在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近年来在全市果园中建设475套小型智能气象站、1670套两要素果园气象站,延安的苹果气象监测站平均间距从原来的23公里缩至4公里,大幅提升了花期低温冻害果园实况监测能力。
故事二:让“拦路虎”消失在源头
冰雹是延安苹果生长路上的“拦路虎”。提起冰雹,吴起县果农刘岳心有余悸:“果子要是被冰雹打了,那可就惨咯!原来能卖3块钱一斤,被冰雹砸伤的残果顶多卖5毛钱一斤。”
“人工防雹关键在于‘打早打小’,在冰雹还是小冰晶时就‘消灭’掉。”吴起县气象局技术人员杨光指着防雹沙盘解释,“吴起地处延安西北部,是冷空气进入延安的第一站,在这里加强冰雹源头防御治理,守好这道‘防护门’,苹果就安全啦!”
吴起县果农刘岳在果园展示“苹安天气”小程序(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邹竞一 摄
为此,吴起县2023年启动冰雹源头防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装备建设及自动化改装工作,研发智能预警指挥系统,实现从卫星早期发现预警,到指令科学自动下发、装备自动安全作业的智能化防雹科学作业新模式。
在吴起县南梁山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站,记者看到,工作人员轻轻按下控制室按钮,人影作业装备就开始自动进行防雹作业。
杨光说:“今年我们全县已经作业30多次,有效遏制了冰雹灾害发生、减轻了冰雹灾害损失。”
故事三:一笔“爽快”的保险赔付款
最近,一笔即将到账的赔付款,让第一次承包果园的吴起县种植户张军心里好受了些。
今年五月,老张的苹果园遭遇了霜冻。当夜,果园气温监测仪记录的温度为零下1.8摄氏度。还在为50多亩果树严重减产而忧心的老张没想到,出险第二天,保险公司就来到果园,很快确定了赔偿额度。
这得益于今年延安在洛川、吴起两县开展试点的苹果花期冻害天气指数保险。“老张的赔付款很快就能到账,这要在以前,得等苹果成熟后才能赔。”相关保险公司业务人员说,苹果花期冻害天气指数保险以气象数据为触发依据,进行精准赔付,有效解决了保险公司查勘定损的难题,提高了理赔效率。
延安苹果气象科技小院(南沟)技术带头人孙智辉感慨:“气象部门研发了苹果花期冻害天气指数,这种‘气象+保险’的创新模式,为果农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未来,延安苹果的气象故事还将继续。王维刚说:“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气象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能力,聚焦苹果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