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派出所“锦旗王”是怎么炼成的?

  • 故事人物
    • 刘爱龙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社
  • 发表时间
    • 2025-07-15

“是李警官吗,是这样的我怀孕了,我的药忘在了贾登峪,然后我联系了医务室,老村那边有药,我现在要过去拿,麻烦您把我送一下好吗?”​这就是喀纳斯边境派出所的工作日常,帮游客寻找身份证、手机、无人机、背包、帽子、宠物和护照,甚至女朋友走失来找派出所都是常有的事。

“民警同志您好,我下午在拍照的时候丢了一个包。”

“是李警官吗,是这样的我怀孕了,我的药忘在了贾登峪,然后我联系了医务室,老村那边有药,我现在要过去拿,麻烦您把我送一下好吗?”

这就是喀纳斯边境派出所的工作日常,帮游客寻找身份证、手机、无人机、背包、帽子、宠物和护照,甚至女朋友走失来找派出所都是常有的事。

喀纳斯边境派出所收集到游客在景区丢失的身份证件,等待失主认领。新华社记者张啸诚 摄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喀纳斯因其绝美的自然风光,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行。派出所接到形形色色的报警电话也多了起来,哪里有警情,民警就会第一时间出现。

喀纳斯边境派出所三级警长刘爱龙对记者说,“这些求助是很经常、很平常的事。咱们出门在外,丢东西落东西是很正常的,对不对?他把手机丢了,他返程怎么办?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就更应该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让他感觉我一个人在外面谁也不认识,很孤独,很无助,我们就是他的家人,有什么困难就可以找我们。”

喀纳斯边境派出所民警帮助转运受伤游客。受访者提供图片

喀纳斯边境派出所总共有24名民警,7名辅警,平均年龄28岁,来自全国的8个省份,主要担负中蒙俄三国边境管段的管控任务,当地治安防控任务,还肩负服务喀纳斯景区游客的责任。

走进喀纳斯边境派出所,墙面上最显眼的是游客、牧民送来的一面面锦旗,数量多到必须叠着悬挂。锦旗的内容很活泼,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长得帅 办事快”“冰天雪地手机溜 刘sir出手把它揪 喀纳斯边境一束光 biu biu biu”“简直是太牛了”“有困难 找爱龙 管用”“6”。

锦旗中提到最多的刘Sir、爱龙等,就是刘爱龙警官,他也是派出所的“锦旗王”。在喀纳斯执勤9年来,他和同事们帮助当地牧民和游客解决的诸多困难,也化作一面面锦旗,一声声感谢,一封封信件。

刘爱龙表示,每天的工作其实很枯燥,在山上每天都干的基本上都是重复的活。“但是游客他跟你说的那一瞬间的话让你特别感动,让你觉得你在这个地方守卫着边疆,守卫着这个地方很值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喀纳斯边境派出所三级警长刘爱龙向记者介绍锦旗背后的故事。新华社记者张啸诚 摄

在派出所的一个记录本里里,记者翻到了一张便签纸,上面的两种笔迹,似乎是写了两个人的对话。“你几点到的?都去哪了?在洗手间丢的?不要着急,我们帮你”。

刘爱龙向记者讲述了这张便签背后的故事,“她是聋哑人,当时她的手机丢在厕所了,我跟她沟通了半天,她说不出来,最后我们给她一个纸,然后通过手写的方式,最终把这个手机给她找到了,然后她非要跟我们一起合个影。”

聋哑人来到派出所求助,与民警在便签纸上写字交流。新华社记者张啸诚 摄

一张合影的照片,凝固一个暖心的时刻。 一句感谢的话语,也让这群长年驻守边境的小伙子们心怀感动。

如今,喀纳斯边境派出所被公安部、中华总工会表彰为全国公安成绩突出集体;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被自治区公安厅表彰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目前正创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喀纳斯边境派出所教导员王佳表示,“一面锦旗,它可能是一份荣誉,但更多的是一种激励,是一份责任。锦旗背后民警可能要花3个小时、4个小时去找1部手机,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要调监控,然后又要去跟人解释,又要联系线路车,又要这找那找,通过送锦旗这样的形式让咱们的民警心里面有一种温暖,其实在喀纳斯这个地方执勤的民警他很有成就感。”

在记者采访之际,不时有求助的电话接入,民警们穿好装具,随时出警,没有很多言语,只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宗旨。

编导:胡函博

记者:张啸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