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拥堵 上海和昆山的这条“空中走廊”开通啦!

  • 故事地点
    • 中国
    • 上海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江南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5-09-09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地面交通网络虽已高度发达,但跨城通勤仍受制于时空距离。数据显示,高峰时段昆山至浦东机场的地面车程需1.5小时以上,而“昆山复兴岛-浦东机场”低空航线将这一时间压缩至20分钟,效率提升超3倍。

20分钟直达上海市中心!

2025年8月18日上午,上海新空直升机有限公司开通的“昆山复兴岛-浦东机场”低空航线,以20分钟直达的效率刷新城际通勤纪录,更串联起长三角低空航路网,标志着区域立体交通网络迈入新阶段。“昆山—杨浦”航线不同于普通通勤线路——作为首条进入上海市中心区域的城际低空交通线,它首次实现了跨省市、越长江、直达城市核心区的“空中走廊”。这场由技术革新与政策红利共同驱动的变革,正从通勤领域延伸至文旅产业,为长三角居民与游客开启“云端生活”的无限可能。

通勤届的“铁三角”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地面交通网络虽已高度发达,但跨城通勤仍受制于时空距离。数据显示,高峰时段昆山至浦东机场的地面车程需1.5小时以上,而“昆山复兴岛-浦东机场”低空航线将这一时间压缩至20分钟,效率提升超3倍。这条航线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长三角低空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乘客抵达复兴岛基地后,可选择继续飞往浦东国际机场,或转乘陆家嘴观光航线,以及浙江嘉兴南湖、海宁、绍兴越城区等其他低空航线,在观光与通勤间快速切换。目前,上海新空直升机有限公司已构建起覆盖沪、苏、浙、皖的“一小时飞行圈”,并延伸至闽、赣、鲁等地区,形成“黄金三角”通勤枢纽。

“昆山-杨浦复兴岛-浦东机场”首航现场(图/上海新空直升机有限公司)

上海新空直升机有限公司作为长三角低空经济的标杆企业,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拥有BELL429、AW139等6架先进直升机,机型最大航程达1060公里,最高巡航时速306公里,可满足商务出行、应急救援、医疗转运等多场景需求,形成了集通勤、观光、换乘于一体的立体出行新模式,还支持“夜间飞行”,乘客可选择傍晚时分从昆山出发,饱览双城夜色。低空交通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模式,复兴岛基地的升级与航线网络的拓展,正是为了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对高效通勤的迫切需求。

低空不乱飞 交通来指挥

复兴岛,位于上海杨浦区黄浦江畔的“战略留白”之地,正因低空经济的崛起而焕发新生。2025年7月,随着《上海城市空间治理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暨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印发,复兴岛被赋予“数字智能岛、设计艺术岛、人民城市岛”的新定位,其低空交通枢纽功能亦加速落地。

复兴岛飞行基地原为中华造船厂旧址,经改造后成为长三角低空航路网的核心节点。基地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升级为A2类通用机场,配备更完善的旅客服务与安全保障系统,支持多机型起降与中转。从复兴岛出发,旅客可直飞嘉兴南湖、海宁、绍兴越城区等长三角城市,未来还将开通至舟山嵊泗岛、花鸟岛等海岛旅游航线,形成“半小时飞行圈”。

以“昆山复兴岛-浦东机场”航线为例,乘客从昆山汽车客运站搭乘接驳车至复兴岛基地,完成安检后登机,全程无需换乘地铁或磁悬浮,总耗时较传统路径缩短60%以上。航线沿黄浦江飞行,乘客可俯瞰外滩万国建筑群、陆家嘴“三件套”等标志性景观,将通勤转化为一场城市观光之旅。

低空经济的发展步伐越迈越快:2021 年首次被纳入国家交通规划,2024 年 “元年” 之际更跻身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新增长引擎。昆山紧抓机遇,开通两条低空航线实现与上海的 “空中牵手”;上海也推出专项行动,剑指 2027 年建成低空经济创新高地、核心产业破 500 亿元。复兴岛基地的落地运营,正是这一蓝图的具体实践,未来还将联动量子创新基地,为低空交通的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卷上天”的复兴“痛”岛

低空交通的普及,正推动上海文旅产业从“地面视角”向“立体维度”升级。2024年国庆期间,上海新空直升机推出的“黄浦江低空旅游项目”引爆市场,直升机在云层下飞行,玻璃窗比飞机大很多,世博会展馆、双子山、外滩尽收眼底。该项目国庆期间预约量超70组,印证了低空文旅的巨大潜力。

2025年8月,复兴岛化身全球首座二次元“痛岛”,小红书“RED LAND”开放世界冒险岛活动吸引近30万用户参与。活动期间,船台公园、共青路仓库等工业遗存被改造成“翻身时空港”“重生试炼场”等沉浸式体验区,玩家可驾驶直升机模拟游戏任务,或在真实船台上参与机甲格斗。这种“线上IP+线下实景”的融合模式,为低空文旅开辟了新路径。

除直升机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与无人机正成为低空文旅的新势力。2025年8月,型号为EH216-S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宁波象山石浦港完成首航,未来计划开通常态化低空观光航线,让游客从空中探索海洋生态。而在安徽齐云山,无人机表演项目“仙鹤衔剑”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提升,形成“空中表演+地面消费”的产业链闭环。

“一枝独秀”到“全域开挂”

长三角低空交通的目光所及处不止于通勤与观光,更在于构建覆盖全区域的文旅网络。根据《长三角低空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苏州共识》,三省一市将联合建设275个无人机起降场、开通500条低空航线,形成“4小时低空产业圈”。

2025年3月,上海虹桥至嘉兴、苏州的跨省低空航线网络化运行启航,标志着长三角低空交通进入常态化阶段。这些航线不仅服务于商务旅客,更与当地文旅资源深度结合。例如,从苏州飞往嘉兴的航线途经南湖红船,乘客可空中瞻仰革命圣地;从上海飞往舟山的航线则串联起普陀山、朱家尖等景点,实现“一程多站”的旅游体验。

长三角各城市通过差异化布局实现互补,上海聚焦技术标准与适航认证,江苏创新空域管理体系,浙江打造物流枢纽,安徽吸引技术外溢。2025年5月,长三角低空产业联盟成立20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研发,为文旅低空网的搭建提供资金与政策保障。

从“昆山复兴岛-浦东机场”航线的启航,到复兴岛基地的升级与二次元活动的火爆,长三角正以低空经济为支点,撬动交通、文旅、科技等多领域的变革,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当直升机划破长三角的天际线,一座座“空中枢纽”正将城市群紧密相连,为居民与游客创造更高效、更精彩的生活方式。

低空交通的终极目标,是让“打飞的”像打车一样便捷,让“云端观光”成为日常休闲的选择。未来,随着更多低空航线的开通与文旅场景的创新,长三角有望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的标杆区域,载着长三角的梦想,飞向更高远的天空。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