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让足球场成为全城狂欢地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江苏省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江南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5-08-12

据统计,苏超前7轮比赛已在20座球场展开,其中不乏可容纳数万人的奥体中心。场馆不仅以顶尖的硬件设施保障比赛质量,更通过“主场大迁徙”策略,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消费动力。

当苏超联赛的哨声划破江苏的天空,那些散落于城市肌理中的足球场,便成了点燃热爱的星火。2025 年苏超联赛每个寻常的一夜,都藏着江苏人最滚烫的答案:当足球从竞技场走进生活肌理,绿茵场便成了城市的精神年轮,记录着人文的温度、热爱的重量,以及一座城与一群人的共生密码。这些绿茵场,不必细数名字,却都在苏超的浪潮里,承载着同一份滚烫 —— 是球员脚下的执着,是看台上的赤诚,更是一座城与一项运动碰撞出的,关于热爱与生长的故事。

苏超赛事火爆:专业足球场成“流量密码”

5月10日以来,“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各种热梗在网络快速传播,也带动了江苏及下辖十三个城市的热度。 “苏超”是由江苏省体育局与13个设区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业余足球联赛,以单场最高突破6万人上座、每轮平均上百万人抢票、短视频平台累计超百亿次传播的惊人数据,踢出了中国业余足球的“世界波”。在这场全民狂欢中,昆山奥体中心、江阴体育中心与南京青奥体育中心三座专业足球场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成为连接城市文化、旅游与体育经济的黄金纽带。

自开赛以来,苏超联赛以“城市主队”为核心理念,让江苏13座城市首次拥有了自己的职业级足球代表队。看似“业余”的赛事,却因参赛球员的广泛代表性——从青训教练、教师到公务员、公司职员,甚至村党支部书记——而充满烟火气。5元至20元的亲民票价、节假日赛程的精心编排,以及“南哥之争”“楚汉争霸”“散装江苏”等趣味梗文化,让足球真正回归大众,成为市民“说走就走”的日常娱乐。

赛事的火爆直接催生了对专业足球场的“迫切需求”。据统计,苏超前7轮比赛已在20座球场展开,其中不乏可容纳数万人的奥体中心。场馆不仅以顶尖的硬件设施保障比赛质量,更通过“主场大迁徙”策略,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消费动力。例如,南京奥体中心单场6万人观赛带动全城142.5万客流,创造3.4亿元消费热潮,南通队主场更换至如皋基地后,当地旅游消费同比增长47.2%。专业足球场,正成为激活城市经济的“新引擎”。

昆山奥体中心:钢骨里飘出的江南水汽

国际足联A级认证的“硬核实力”,位于昆山市的奥体中心足球场,是江苏省内唯一一座满足国际足联A级比赛标准的专业足球场。其4.5万座的容量、72根看台钢桁架排列成的“折扇”造型,以及钢屋盖超大悬挑结构,既保证了观赛视角无遮挡,又以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灵感,将文化底蕴融入建筑美学。2025年6月29日,苏州队与扬州队的苏超第5轮比赛在此举行,43617名观众见证了专业球场的魅力,从FIFA认证的草坪到智能灯光系统,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国际顶级赛事的承办能力。

昆山奥体中心足球场夜景(图/昆山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文体旅融合的“昆山样本”。昆山奥体中心的辐射效应远不止于足球。作为亚洲杯备选场地,它已承接多场国际赛事与演唱会,而其所在的昆山文化商务区,更以“场馆+商圈+景区”模式打造出全天候消费场景。2025年7月,场馆周边酒店入住率同比激增,餐饮商户推出“足球主题套餐”、“苏超主题套餐”,景区联动推出“观赛+周庄游”套票,形成“一场比赛、全城狂欢”的生态链,奥体中心是昆山向世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是文体旅深度融合的试验田。

江阴体育中心:人文与草根的“足球乌托邦”

从田径场到“万人狂欢”的蜕变,江阴体育中心足球场的故事,是中国业余足球场地升级的缩影。无锡江阴体育中心位于江阴城东新区,澄江路以北,滨江路以南,黄山路以东,北靠黄山,南邻天华艺术中心,西邻新体育馆,与江阴长江大桥遥相呼应。球场占地236.97亩,工程总投资6.3亿元。于2007年6月28日开工,2009年10月底正式落成。因苏超赛事的火爆,江阴体育中心迅速“对症下药”,对音响特效设备、运动员休息室、裁判员休息室等功能用房进行了翻新升级,体育中心配套的100间厕所也迎来了“地毯式”检修。

江阴体育中心足球场赛事精彩瞬间(图/江阴市体育局提供)

草根足球的“江阴现象”,江阴的足球文化,深植于民间。早在民国初期,江阴便成立了第一支足球队,由城内市桥附近等民间组织自发组成,称“市桥”队。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江阴县4名运动员代表常州地区前往镇江,参加第四届省运会足球比赛,获得冠军。从社区笼式足球场到学校体育公园,从“市长杯”校园联赛到“企超杯”职工赛事,足球已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江阴体育中心足球场赛事精彩瞬间(图/江阴市体育局提供)

苏超联赛期间,江阴体育中心周边涌现出“足球夜市”新模式,联动“苏超”赛程,打造“看赛事+品美食+享游戏”的沉浸式夏夜嘉年华。无锡市利用商业街、综合体11块户外广告大屏以及在30个特色集市架设大屏或投影的方式,推出首批40个“足球夜市”。此外,为方便市民到江阴观赛“苏超”,无锡客运将上线“助威直通车”,无锡地铁线网运营时间也将延长约1小时,甚至有球迷自发组织“助威团”赴客场作战,足球在江阴不是一项运动,而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体育场:生长中的长江风与足球梦

即将诞生的“南京首座专业足球场”,位于江北新区的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体育场,即将迎来历史性改造。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体育场曾承办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篮世界杯的奥运标准场馆,但1.8万座的容量和跑道设施限制了其功能发挥。改造方案显示,场馆将通过拆除田径设施、下沉足球场、新建碗状看台等措施,升级为5万座的专业足球场。改造后的场馆不仅可承办中超、亚洲杯等顶级赛事,具体怎样实行其模块化设计更可灵活转换为网球场或演唱会场地,实现“一场多用”的极致利用,不仅填补了南京专业足球场的空白,更凭借“自由切换球场”的创意设计,被球迷誉为“中国的伯纳乌”。

南京青奥体育公园足球场建成拟景(图/南京节拍提供)

作为南京市重要体育设施,它将成为江北新区“产城融合”的核心载体,通过承办国际赛事、巨星演唱会等活动,提升区域影响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场馆周边规划中的“足球文化主题公园”将整合青奥遗产、长江风光与足球元素,打造集运动、休闲、教育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形成“赛事+文旅+教育”的闭环体验。

从球场到城市:文体旅融合的“江苏经验”

苏超联赛的火爆,本质上是城市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江苏13个设区市及众多区县拥有的现代化体育中心或奥体中心,为赛事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地方政府、体育协会与场馆运营方的高效协同,确保了赛事与演艺、旅游等活动的并行不悖。南京市体育局在协调南京奥体中心档期时,曾面临演唱会与苏超比赛的冲突,最终通过“错峰安排”与“流量共享”,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这份生长于江苏的治理经验,正像蒲公英的种子播向远方。2025 年 7 月,省政府的规划为其写下注脚:以苏超为支点,撬动 "文旅体商" 的融合杠杆。那些 "票根变请柬" 的优惠、"主场即景区" 的巧思,不仅让游客的脚步为城市多作停留,更让每一次消费都成为触摸城市温度的指尖,让赛事的热度真正沉淀为滋养城市生长的养分。

苏超联赛告诉我们,足球的魅力,在于它既能点燃草根的激情,也能承载城市的梦想;专业场馆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比分,更在于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文体旅”融合新篇。中国足球的未来,正从每一个绿茵场的角落,是然生长。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