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医抓住“流量密码” “药膳面包”走红网络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江南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5-07-04

“中药还能加到面包里?”这大概是人们见到这款“药膳面包”的第一反应。

近日,扬州市中医院推出的“药膳面包”系列产品在互联网走红,线下购买排起长队。

据了解,此次推出的“药膳面包”共六款,命名上如“七宝茯苓美髯包”、“五黑养生包”等,结合了药材的功效与传统文化的元素,原材料包含当归、茯苓、莲子、陈皮等多种药材,均价在十元左右。

“药膳面包”(图/扬州市中医院)

这是扬州市中医院探索养生新形式的尝试。负责研发的扬州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赵伟向我们介绍到,医院在未来还会继续推出减重轻食、药膳冰淇淋、人参熬夜水等“养生潮点”,“不断推进中药养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赵主任说。

“药膳面包”为何爆火“出圈”?

“中药还能加到面包里?”这大概是人们见到这款“药膳面包”的第一反应。

一提起中药,从记忆里翻涌而上的印象多半是一股独特的气味与伴随而来的苦涩。虽说有着“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金玉良言,但那股能让人把五官“囧”在一起的口味还是成为了大多数人放弃中药的重要原因。

中药的苦和面包的甜的“反差”不仅抓住了互联网传播的“流量密码”也吸引了许多热衷养生的年轻人。但简单的“反差”融合的背后也蕴藏着开发团队培育的独特基因。

“我们最开始就是为了改善大家对中药的看法,不要觉得吃中药就是吃汤药、拌苦汤水。”赵主任说到,“所以我们就在想能不能将中药融入到美食中,口感比较好,又有养生作用,又能够是美食。”

据扬州市中医院养生烘焙面包的负责人介绍,这款药膳面包的创意始于去年年底,经过几个月筹备,在今年清明节小长假期间正式推出。

市民前来尝试“药膳面包”(图/扬州市中医院)

“在研发药膳面包的过程中,中医专家和面包烘焙师在一起,进行了多次尝试。”赵主任表示,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测试”,例如中药是熬成水还是打成粉口感更好,到底选择哪些药材加入面包更合适,中药味该浓一点还是淡一点。“为了确保面包的口感与味道,同时兼顾面包的养生功效。”

赵主任向我们介绍了面包中药材的选择标准。“首先我们选用的药材,是源自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102种药食同源名单之列,来确保我们面包的养生效果同时保证居民日常摄入不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要这102味这个药材要有一个很大的很熟悉的了解,它的四气五味,以及这个寒凉温性,然后选择口感比较好的,跟我们的口味比较平和的。”赵主任随后表示,每次做出成品后,医院会进行“内测”,或请社区居民品尝、提意见。“口感的调整是最难的,有人觉得面包中药味太浓,也有人觉得没什么中药味,在更新了至少5个版本后,最终定下来6款面包。”

不止产品 还有观念的创新

赵主任与我们交谈时,为“药膳面包”的推出与爆红总结出了扬州市中医院的三条创新之路。

“首先是服务形式的创新,采用美食跟中医理念相结合,我们叫中医养生理念和现代烘焙技术的结合的方式来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养生、饮食上的选择。”· 赵主任说到,“让居民来医院不是只来抓药看病。可以来体验不一样的养生‘姿势’”。

“这个面包最开始只是一个尝试,刚开始就是打算义诊的时候带着展览的,没想到面包一下卖火了,后来才有了食堂。然后食堂以后排队买不到,才有了这个在医院门口专门卖面包的药膳坊。”据赵主任介绍,“药膳面包”的销量远超预期,在医院推出的第一天就卖了200个,而在之后一次医院义诊活动中更是卖出了3600个之多。

前来购买“药膳面包”的人排起长队(图/扬州市中医院)

其次是意识到了年轻人对养生逐步增多的需求。赵主任表示,养生人群的变化催生了扬州市中医院治未病门诊在诊疗模式上的改变。“从我们的门诊人群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很多年轻人注重养生。不再是提到中医,就是很古板的老头老太,这是一个叫亚健康人群、养生人群的变化。那么从人群的变化我们发现现在主力军是年轻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理念的革新,“融入”是关键词。

“我们经常说就是中医院有一个科室是可以欢迎大家过来的,轻松一点有吃有喝这种,有咖啡、有酸奶,就是像一种生活的感觉,不是看病的感觉。所以我们治未病科室要做的,关键是,要把中药、以及中医的理念融入到生活,来帮助大家从源头管理自己的健康。所以后期我们打算把越来越多的这种生活元素把中医融入生活的各个场景之中。”

在介绍中,赵主任在扬州市中医院的治未病门诊大厅中为我们阐释了未来新院区。“我打算在未来的门诊大厅里面放一些装着中药的小瓶罐,像实验室里面那样,可以捏一下,让客人感受一下这个中药什么味道,让中药、中医这些东西重新成为一种大家熟悉的东西。”

健康从入“口”开始

此次“药膳面包”所使用的药材中,其功效大多性平和,有健脾益肺的功效。查阅互联网后,笔者发现在多个购物平台搜索养生的热门产品都在名字上都醒目的标注了健脾的功效。为何气虚脾虚成为较普遍的养生“痛点”,对此赵主任为我们进行了解答。

“一个就是我们现在人大吃大喝就是损伤脾胃,脾是我们主运化的。我们吸收不行,经常熬夜加班,饮食无度,损伤了脾胃的功能。脾胃出现了的问题,就是脾的升清化浊吸收能力减弱了。这个身体加工厂坏了,那就没有这个营养的根源。所以就有了我们叫脾虚导致的气血生化无源。”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不良生活习惯了,包括加班、熬夜、放纵。导致这个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还是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习惯下就容易导致脾肾气虚。这也是一种纵欲过度,肾气,肺气。心气也是的。”

在谈及健康的饮食习惯时,赵主任用“平衡”一词为我们做了概况。“现在有很多人要么就不吃,要么就吃很多,这都是不好的。尤其是现在提倡减肥下很多人都有误区,认为减肥就是不吃。”赵主任说到“我们中医里面有个重要的观念叫做守正气。正确的做法是调整比例,我们讲211原则,两捧蔬菜一捧肉一捧米饭。”

“现在有些年轻人太瘦,脾的运化功能可能就会有影响,提示这个人气血生化不行。那么太瘦以后导致他的免疫力下降,稍微有点病毒、受凉就容易感冒。所以就是,在我们重症监护室ICU里面胖子能熬一个月的病,瘦子可能熬不过去。”

赵主任最后说,“所以真正的健康还是要依赖于整体生活状态的调整,最后达到平衡的状态,饮食是我们保持健康,养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