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典: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故事人物
    • 冉有
    • 季路
    • 孔子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春秋
  • 故事来源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发表时间
    • 2018-04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论语·季氏》中有这样的内容: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记载:鲁国“三桓”之一的季氏准备讨伐附庸国颛臾。冉有、季路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与他们的一段对话。其间,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担心土地人口不足,而担心管治不公平;不担心财富不足,而担心不能安居乐业。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凭借着手中的权力恣意夺取他人的土地和财产,造成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和动荡不安。孔子认为“均”是“安”的基础,“不均”是“不安”的隐患,因此提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通过历史经验和现实考察,清醒地意识到民众的普遍社会心理——“不患寡而患不均”。

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习近平引用孔子的名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礼记·礼运》中对“小康”“大同”的描述,阐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共同理想。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当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紧迫的任务,而对1400多万的低保人口、1.5亿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2亿多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800多万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等特定人群,也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更加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针对他们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摘编自《习近平用典·第二辑》,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4月第一版)

收藏
喜欢|